写文章
毅冰HK
2019-03-02 12:57

(毅冰原创)留给你的时间,其实并不多

本篇优秀文章被收录在“外贸职场没你想的好混”专题

昨晚跟三五好友聚餐,觥筹交错间,有朋友就感慨一句,没想到一转眼,我们都已临近中年,以前想着慢慢奋斗,现在上有老、下有小、身上有房贷,不敢辞职,不敢跳槽,想折腾都折腾不起来了。

仔细一想,的确是这样。我大致给他们算了一下,如果人生在35岁都没有大变化,未来大概率下会趋于平稳。原因很简单,因为大多数人在35岁这个时间点,基本上都已经工作和家庭趋于稳定。这时候如果要跳槽也好,创业也好,会碰到很多现实的问题。

比如说,假设你有一个工作机会,要去另外一个公司担任业务经理,薪水增加50%,绩效考核和总收入或许能增加80%,前途不错。但是那家公司在另一个城市,如果去的话,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,还有你太太的工作要调动,家里要搬家过去,孩子读书要重新转校换地方,家里的房子还有房贷,换城市暂时买不起房,或许还要租房,生活环境也会有变化……这一系列的问题,往往足以让你放弃这个决定,把“改变”扼杀在萌芽中。

比如说,你各方面能力不错,在一个大公司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层主管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年薪也有三四十万,在二线城市也勉强算事小康水平。可问题是,你很用心很努力,但是上升空间没有,心里也觉得无比疲惫,整天周旋于公司各种琐事和职场斗争,想逃也没地方逃,很无力。你认为自己能力不错,想创业,但是回家后一算,发现流动资金有限,如果失去这份薪水,整个家庭开支一下子会很紧张,还有房贷的问题,家里的存款最多只能扛六个月,万一创业不成,六个月后资金耗尽,那是抵押房子继续维持公司呢?还是重新放弃创业,回去上班?如果那时候想回去,还回得去么?

所以我一直都认为,35岁是一个节点,人生很重要的节点。过了这个节点,很多人会被现实的困难和麻烦拖住,变得心态浮躁但不得不安于现状,变得内心焦灼但不知该如何破局。

当然了,如果你是富二代,或者家里安排着工作,捧着铁饭碗的人,工作对你而言,仅仅只是打发时间的工具而已,反正不缺钱,不缺房,岁月静好,那另当别论。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职场上的追求,收入上的追求,都是伴随着工作而存在的。

我觉得职业生涯的前段,是工作的前五年,也就是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后的24岁到29岁。前面的五年,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。你的职业技能也好,你的职场领悟也好,你的人脉资源也好,你的宏观视野也好,都是在这前五年内完成。也就是这第一个阶段,其实决定了你的初步技能,也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到了职业生涯的中段,也就是第二个阶段,我觉得是29岁到35岁的这个时间,是一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。可以这么理解,35岁以后的成就,大多数是在这六年内积累完成的。假设你35岁以后要创业,那你创业所需要的经验、能力、人脉、资源、资金、想法、创意、定位、营销等等方面的东西,都是这六年内沉淀、积累和思考的。

在我的观念里,这六年的时间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未来。很少会有人出现这样的状况,29到35岁这个时候,在一个公司里混日子,不上不下,看看韩剧打打游戏,聚聚餐逛逛街,日子一天天过去,然后突然过了35岁的某一天,幡然醒悟,决定要做一番事业,立刻变身职场精英,突然进入高管行列,或者突然被众多猎头高薪挖角,或者突然想创业,然后说干就干,资金、团队、人才,都会蜂拥而来,推动你成就一番事业。

可能么?醒醒吧,别做白日梦了,大家都是成年人,别梦想什么一夜暴富,更别梦想自己突然间天赋异禀,变成超级精英,人生进入另一个阶段。错了,你现在拥有的,只是你过去那么些年经历过来的一种必然。

你做了多少,你改变了多少,这决定了你的现状。虽然有不少怀才不遇的现象存在,但前提是,你真的有才,有相应的价值和能耐,而不是你自己认为自己有才,别人却根本不认可。

有句话叫“盛名之下无虚士”,某种程度上还是很有道理的。一个人能成名,自然有内在的道理,不是简单的“运气”可以解释的。运气能够让他今天成名,也能让他明天掉下来。真正的草包,是没那么容易会有一番成就的。

当你把别人当作草包的时候,觉得这个经理无能,那个老板白痴,但是别人能坐在这个位置上,自然有他的道理。谁才是真正的草包呢?这个社会是动态平衡的,优胜劣汰,市场会决定一切。也许你的销售业绩比经理强,但是或许他的领导能力、平衡能力和管理能力远胜过你,对公司的价值更大,层次更高。而这是你仅仅从一个方面来分析,所看不到的地方。

你家里的清洁工阿姨,打扫卫生方面比你强多了,别人也没学过什么细节管理,没学过什么统筹分配,但是事情就是做得又快又好,这就是她的专长,是工作中积累和摸索出来的。难道清洁工阿姨会认为,你雇佣她,但是你没能力,你是草包,只是运气好,所以有点钱?这么换位思考的话,是否可以让自己的大脑更清醒一点?自己的优势,或许只是自己认为的,只是一个方面,只是一个侧面,并不代表真正有多大的能耐。

职场本身是残酷的,商业社会跟竞技体育一样,一定是竞争后分配利益。你行,你就上;他弱,他就下。就是这么简单,不存在什么安慰奖,不存在怜悯,也不存在时间的溢价。一个三年经验的业务员和一个八年经验的业务员,老板会选谁?当然是能力决定一切,不是年龄决定一切。

这跟运动员是一个道理啊,他18岁,的确年轻,大赛经验不够,但是人家成绩和身体素质好,科学训练,有机会冲奥运,那就必须重点培养。你22岁,多了四年经验,有很多比赛经验,但那又如何?难道体育竞赛,会因为你年龄大,专门给你制定规则,给你开绿灯么?不存在的。

我很喜欢一个词,叫“虚荣数据”,很多职场人士,很容易被这种虚荣数据所迷惑,然后进行自我安慰,迷惑和麻痹自己。心情不好的时候,想想这些虚荣数据,或许就会阴转多云了。

比如说,我有十年的工作经验。

比如说,我公司销售额上亿。

比如说,我八年都没跳槽过。

比如说,我收入跟很多人比还算可以。

就随便写几个吧,我们一一来分析。第一条,可能是想自我安慰,自己经验丰富。第二条,可能是想说明,职业背景不错,公司还算可以。第三条,可能想要指出,自己职业稳定性好,忠诚度高。第四条,可能是认为自己的收入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这也是为什么自我满意度还可以的原因。

这就是昨晚一个朋友吃饭时谈到的,我当场就不客气地一条条反驳,这些看似不错的理由,其实都属于虚荣数据。

第一,十年经验,不能说明问题,职场看价值,不看年龄,任何工作,都是高度结果导向。表面上的十年经验,或许是一年经验,然后重复九年,可能远输于如今很多年轻人。

第二,公司销售额上亿,说白了,跟你有什么关系?这里面有多少是因为你的价值而贡献的?还是说,你只是大树下乘凉的一颗小蚂蚁,你对于公司其实根本无足轻重?大老板甚至都不知道有你这号人存在?

第三,八年没跳槽,可以认为忠诚度好,但关键要看你八年在公司的发展和成长路径,要看你能力和收入的变化。如果一个职位上混八年,或者勉强升职,但是收入却没有脱胎换骨的成长,只能说明你的能力有限,靠资历和时间在熬,只能说明你害怕离开舒适区,因为或许离开后,你就什么都不是,保不住如今的职位和收入。

第四,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安慰,因为经验可以骗人,能力可以骗人,背景可以造假,但是收入骗不了人。不管你如何考虑,不管你如何衡量,不管你如何比较,你的收入,某种程度上实实在在反映了你的能耐和价值。所以前面可以用虚荣数据来安慰,觉得自己还可以,自己还不错的时候,收入方面为什么上不去呢?结果就来个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结果,以所谓的“佛系”来解释自己其实根本上就不是自己认为的人才。

真话一说,好几个朋友都快吃不下去了。哎,谁让我毒舌呢?知道真话不好听,但是没办法,不想用假话去哄着他们,只有这个人跟我没关系,或者是竞争对手,我才会采用捧杀的手法,而不是说出真相。

所以,职场的根本,就是高度结果导向,就是价值的体现和证明。不管你打工也好,你创业也好,都一样,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。关键是,你想要做成什么样子?你想要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?

每个人的标准不同,每个人的需求不同,这没有绝对的标准,成功也没有绝对的定义。有些人想要拥有自己的公司,有些人想要在企业里成为核心人才,有些人想要“采菊东篱下”,过自由简单平淡的日子,有些人想要住豪宅开豪车,有些人希望环游世界去找寻人生的意义……

我们要做的,就是在未来的这一天来临之前,具体量化自己如今的人生和工作。比如你35岁计划创业的,那你需要达到哪些要求?哪些是充分条件?哪些是必要条件?然后29岁到35岁,需要积累到什么样子?需要达到什么目标?为了实现这些,那从毕业到29岁这个时间段,又要做到什么程度?要学哪些东西?

是要根据方向和结果,来逐步反推的。而不是说,我现在才工作两年,未来还早呢。我才读大一,离毕业都还有三年呢。

错了,人生的每一天都算数,每一天的累积决定了你未来站在哪个高度,处于哪个阶层。如果你想在工作三年内做到业务经理,那或许你工作的第一年,就要成为业务员当中的骨干。如果第一年就要成为业务骨干,那除去三个月到半年的适应和前期工作,你只有半年时间,多么?远么?

等你进入一个行业,你就会发现,要学的要做的,实在太多太多了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提早开始呢?你看那些高薪厚职、年轻有为的人,都是目标和方向非常明确的。能在毕业找到好工作的,往往能力上有足够说服力,并不是纯粹靠运气,简历上盖掉名字都差不多的大众货。

什么学士学位,什么英语六级,什么计算机水平,这都是不够的,这只是证书上大家看得到的东西,只是基本的硬件,不是你所拥有的软实力,也无法说明你跟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。你觉得你英文还行,那你写一个漂亮的cover letter,或许才有说服力。你实习阶段有在某某跨国公司实习,能适应英文工作和internal和external的衔接,这也是说服力。比如你对于这个职位所对应的需求,针对性做了相关的调研,做一个英文的research report,或许也是一个思路。

真正出色的那群人,真的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,哪些东西要学习,哪些东西要经历,哪些事情要历练,哪些技能要掌握,从进大学开始,就已经正式执行,而不是浑浑噩噩过了四年,到差不多毕业了,才想到要去找工作,那时才发现针对性的技能也好,实习经历也好,经验积累也好,都是两眼一抹黑,什么都没有。

因为用人单位讲求的,是高度匹配,是在可选择范围内的最优选择。越是好的企业,越是500强企业,可挑选的余地越高,标准越高,因为大家都挤破头皮想进去,自然竞争就越激烈。

在那个时候,你如何脱颖而出?如何把你的能力和素质进行量化?如何把你的所学和你的方向,与这个职位高度匹配,可以让用人单位感觉,你是最合适的人才之一?一份一两页纸的word简历,跟一份四五十页的ppt组成的presentation,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。你要么惊艳别人,要么沦为被挑选的大多数。

只要把目标一反推,一量化,你或许就会有紧迫感,时间不够用了,推到明天都不行,我今天要做的要学的,都不能推了。

人生是一面镜子,你付出多少,你拥有多少,其实你自己完全可以看得通透明白,这就是真实的自己,没什么值得自欺欺人的。

留给你的时间,其实并不多。

毅冰

2019.3.2

关注作者,看更多TA的好文章 个人展示
毅冰HK 谁在评论里提醒下这位作者,懒得连名片都没填写。
举报
收藏
转发
0/500
添加表情
评论
评论 (416)
最近
最早
3天2夜学会建站

毅冰HK

毅冰米课联合创始人,香港贸发局智库专家,Philotimo合伙人,前500高管,畅销书作家,资深旅行玩家,神级吃货。

向TA提问
置顶时间 :

设置帖子类型

普通
新闻
活动
修改

圈内转发

0/104

分享至微信

复制链接

举报

请选择举报理由

留联系方式
垃圾广告
人身攻击
侵权抄袭
违法信息
举报

确认要删除自己的评论吗?

取消 确定

确认要删除自己的文章吗?

取消 确定
提问
设置提问积分
当前可用积分:
-
+
20
50
100
200
偷看

积分偷看

10积分
我的积分(可用积分)
确认偷看

问题已关注

答主回复后,系统将通知你

不再提示